全国生态环境日|中国石化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全国生态环境日|中国石化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hyde555 2025-08-15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年8月15日,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寥寥数语,科学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神州大地,绿色生产力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其中也少不了能源化工企业的摇笔绘就。作为代表性企业,中国石化践行“能源至净,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诺,以严于国家、地方的环保标准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

在长江畔,珍稀野生鸟类在炼厂的生态密林中休憩繁衍,鱼儿在处理后排放达标的工业废水中畅游;在天山麓,数十万套光伏设施将荒漠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在上海市区,传统加油站变为“加能站”,顾客只需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开着满电汽车出发。

从绿色能源安全供给到绿色消费场景多元搭建,中国石化打造了全面践行绿色洁净发展战略的完整产业链。从历史维度看,这种国有骨干企业的绿色实践,将成为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力量。若着眼于个体,它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能源至净,赋能绿色生产力发展

日丽风和,青岛胶州湾畔,全国首座工厂化海水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太阳能板熠熠生辉。该电站现有7.5兆瓦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近1000万千瓦时。

这些绿色电力正被用于具有突破性的领域——海水制氢。2024年12月,全国首个百千瓦级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炼化投入试运行。该项目成功破解海水氯离子腐蚀电极的世界性难题,为我国沿海地区绿电消纳和海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氢能,以其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强、发热值高、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备受青睐,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随着我国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进入高占比阶段,绿氢正在成为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和实现用能终端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作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中国石化不断加强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年生产量达445万吨。人们曾梦想用阳光和水生产清洁能源的情景,在一点点成为现实。

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在天山南麓的戈壁荒漠上,中国石化建成了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现场设施蔚为壮观,几十万块光伏板铺设在近万亩地面上,将荒漠的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早在五年前,中国石化就开始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如今,中国石化在努力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覆盖,完成从原料到商品的生产闭环。在制氢端,中国石化聚焦风光制氢规模化,着力攻克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在储运端,聚焦储氢瓶材料攻关,探索管道输氢、站内制氢等领域;在加氢和用氢端,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5座。未来,中国石化将持续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为氢能产业链发展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对中国石化来说,近些年全面践行绿色洁净发展战略,不只在氢能产业方面发力,而是发展以氢能供给、清洁供热、清洁供电、生物燃料供应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去年6月,国产大飞机C919与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在万众瞩目下完成试飞工作。让能源行业人士欣喜的是,这两架飞机都加注了中国石化生物航煤。这是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生物航煤。这种生物航煤,由俗称“地沟油”的餐余废油加工而成。中国石化研发并建成的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能实现年加工能力10万吨。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来的“地沟油”。

此外,中国石化还始终持续深耕地热领域,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累计超1.2亿平方米,服务区域覆盖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等11个省(直辖市)70 余个市(县、区),服务120万户居民,年可替代标煤近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590万吨,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行走在沪甬城际物流“氢走廊”的重卡车。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打造多元绿色消费场景

“绿色消费”是中文互联网新火起来的一个词汇。今年春天,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聚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打造新型消费场景。绿色消费以其低碳、环保、质优等特征,正释放出巨大市场潜力。

在新的需求升级趋势和生态文明潮流中,中国石化推进实施“油是基础、气是重点、氢是方向、电是趋势、服是未来”发展战略,将一座座传统加油站蜕变为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如今,数万座综合加能站,镶嵌在城市的脉络之中,为市民提供了无数个绿色消费场景。

中国石化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安徽石油大众综合能源站。

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让新能源汽车满电出发。广东石油深圳新深综合服务站集光伏、储能、液冷超充、V2G放电和电池检测等功能于一身,设有50个快充车位和6个液冷超充车位,最快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充电。深圳石油相关负责人说:“深圳市正在加快打造‘超充之城’,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充电业务的战略布点。同时,在‘光储充放检’示范站建设、技术创新及商业化模式方面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在上海,传统加油站不仅是“加能站”,还成为社区便民服务枢纽。上海石油利用遍布全市的加能站网络推出“易捷速购”即时零售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线上平台选购超5000种商品,包括百货、零食、酒水等,并享受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上海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新能源+新服务’为发展理念,继续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站比例,通过易捷服务与综合能源供应的双向促进,重塑消费者体验,积极拥抱变革、引领转型。”

据《中国石化2024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中国石化拥有3万余座综合加能站,规模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依托成熟的能源网络,站内、站外同步推进充电网络布局,中国石化推出“石化易电”品牌,打造新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链接中小充电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形成直营与合作“全国一张网”充电平台。2024年,平台充电量超18亿度,新发展平台用户数超1100万人,充电终端累计近10万个。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江南水乡到北国雪域,中国石化全国充电一张网越织越密。2024年1月,全国最大全液冷超快充站——北京石油小武基充电站投入运营。4月,中国石化首座重卡专用充电站——百色田东锦江站交付使用。5月,中国石化首座光储充放检一体化新能源综合示范站——广东深圳石油新深易捷新能源综合服务站投入运营。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充换电网络已覆盖全国370多座城市,构建起“全国一张网”,为用户提供畅行无忧的补能体验,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充电体验和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除了打造消费场景外,中国石化还探索多种途径扩大绿色能源利用场景,2024年7月19日,中国石化正式启动了“万站沐光”行动,规划到2027年,在油气矿区、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新建设光伏站点约10000座,以推动新能源与传统油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该厂发挥黄河滩区年均日照时间长的区位优势,利用厂区办公楼屋顶、空旷排涝池、报废旧井场等闲置场地,构建“屋顶光伏+地面光伏+水面光伏”三级开发模式。该厂一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每一缕风、每一束光都被赋予能效价值的时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价值认同与实践路径。”

以“碳”为媒,创新CCUS技术实现低碳生产

CCUS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英文缩写。在业内人士普遍看来,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胜利油田建成了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图为莱113CCUS生产现场。

CCUS技术为何会有那么大的作用?据中国石化专家介绍,地下的石油并非都像杯子里的水一样成片汇集在一起,而是藏在岩石的孔隙之中。所以人们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通常会向地层注水,用水把石油从岩石孔隙里面“挤出来”。但在一些低渗透油层中,岩石孔隙太小,需要极高的压力才能把水注入进去,这增加了开采难度。而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比水的“黏度”低,更容易钻入孔隙,它就会像“溶剂”一样,能有效增加黏稠石油的流动性,从而帮人们把石油“挤出来”。

也正因为此,CCUS可以将工业生产、能源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然后经过分离、净化、提纯程序,再用管道、罐车等方式,输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去进行利用和封存。这样能同时实现既能提高化石能源低碳利用效率,又能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目的。

CCUS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国际期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预计,至2030年,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将降至90元-390元/吨,基本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届时,CCUS市场需求和规模化应用将爆发。

在我国,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在致力于推动CCUS产业发展。2022年,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中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阶段。同年,中国石化启动国内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集群项目可行性研究。2023年,我国首条长距离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成投运,对推动CCUS 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胜利油田就开始二氧化碳驱油研究。经过四代人的持续攻关,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高效外输泵、低温密闭液相注入和高压密相注入等系列装备,有效破解二氧化碳大排量长距离输送、多相态高压注入等难题,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装备制造及应用上的空白。

目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已覆盖12个油藏区块、含油面积48平方公里,二氧化碳规模封存、驱油增产效果显著,累计注入量超200万吨,区块日产油量由注气前的220吨上升至450吨、实现产量翻番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预计15年内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00万吨以上、增油近300万吨。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开展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物理模拟实验。

中国石化在持续加大对CCUS 技术探索力度的同时,还在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中国石化 CCUS 成果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发布 CCUS 全产业链示范成果;与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 项目;同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华能、沙特阿美等共同发起成立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更为瞩目的是,今年7月1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中国石化牵头发起成立了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4个区域12个国家相关企业、协会团体、研究机构及院士专家团队,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碳”为媒,中国石化目前在稳步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持续强化碳资产管理,率先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碳排放双控机制,持续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成立国内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完成全国碳市场首单首笔交易,牵头成立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获得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原油认证,连续13年荣获“中国低碳榜样”称号,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清洁生产,用绿色管理助力美丽中国

一到夏天,江苏油田崔庄油区里的绿色更加浓郁。“大风车”、储能电站与周边油水井交相辉映,构成南方水乡油田绿色发展新画卷。

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苏油田部分油区位于南水北调东线泄洪道内,每年汛期,泄洪道水位上涨,洪水逐渐外泄至井场,漫到早已高高架起的采油平台下,陆上井场摇身一变成为“海上平台”。水色氤氲间,抽油机采油忙碌不停。机械与自然和谐交融,拍出的照片,丝毫没有违和感。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白鹭自然保护地。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浙江石油从源头减量减废、无废库站建设、制度技术保障等方面入手,将“无废企业”建设融入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大格局。在镇海炼化,加满氢气的卡车缓缓驶向沪嘉甬“氢走廊”,归巢的白鹭与炼塔油罐相映成趣;台州石油临海油库近年来积极打造“花园式”油库,成为全国首座经地方政府部门认证的“无废油库”。

在北方,天津石化近些年也在积极打造“生态花园”。人们一走进化工苑花园工厂展示区内,能看到绿树成荫、孔雀争艳、群鹿嬉戏的景象。另外,公司还以“近零新鲜水”“近零排放”为目标,搭建智慧水务管控体系,年节省新鲜水近亿吨。在2023年9月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上,天津石化应邀分享节水减排做法成效,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一座座油田能成为风景图片的背后,是石化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

早在2001年,中国石化就建立起以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改进和完善。如今,中国石化以HSE管理体系为引领,形成覆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环保统计与监测、环境风险与应急等专业的环保管理制度体系。

2018年,中国石化印发了《沿江企业污染防治指导意见》,从8个方面部署工作。截至2023年底,沿江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80亿元,实施1000余个污染防治项目,为长江岸线覆绿60多万平方米。当年4月,中国石化启动国内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绿色企业行动计划”。

据介绍,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第一阶段行动计划,已经圆满收官。截至2023年,绿色企业行动第一阶段计划确定的5大目标、25项重点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113家企业完成绿色企业创建,绿色采油气管理区、绿色装置、绿色加油站等10类绿色基层创建比例达85%,2023年,63家单位评为A级绿色企业,“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基本建成,为中国石化开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年时间,从长江到黄河,中国石化扎实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临近江河的油库和码头“搬家”,为白鹭“筑巢”,给中华鲟和江豚“让路”。一座座石化工厂变身“生态花园”,一支支石化之笔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这为中国石化的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对中国石化来说,逐绿的脚步亦未曾停歇。2024年4月,中国石化启动了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将围绕降碳、减污、提效、增绿四大行动,提出4类量化指标和 22项重点任务。计划到2028年,中国石化绿色生产体系基本建成,碳达峰进程达到预期,绿色竞争力显著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石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以美丽石化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海报设计:祝碧晨

(资讯)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全国生态环境日|中国石化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