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火票的复活

夜读|火票的复活

hyde555 2025-08-01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暑假渐入佳境,我熟悉的几位爱好历史的小朋友纷纷前往成都、兰州、昆明研学。和以往明显不同的是,这回除了当地知名博物馆、人文名胜等,还有档案馆。因为他们爷爷这辈远离故土到上海打拼都超过了一个甲子,想让孙辈知道自己童年时期家乡的模样。

现在的交通真是便捷又舒适,上海去成都高铁十一个小时,北京高铁至成都最快八小时。以前车马慢,我就和研学归来的孩子们着重交流一番蜀道难和我的火票研究。外援是我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老同学张晓芳,她毕业后在四川省档案馆工作,对于四川及成都的有趣典故如数家珍。

火票,是清朝官方尤其是中央政府往来地方间政务、军务的邮递凭证,并且有系统性的驿站管理和后勤保障制度来运行。现在保存下来的火票文物已经比较稀罕,主要收藏于四川省档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宁夏邮政博物馆等单位。

我最早接触清朝火票概念,是在复旦大学中国近代史权威陈绛教授的洋务运动选修课上。陈绛先生出身于福州世家,其前辈在清庭中任高职并接触最高决策。当时课堂上就讨论过维护国家治理和运行的艰辛,如一八八二年天津和上海之间已经实现了电报通讯往来、应对海防以及联络北洋水师各舰均能实现电报互动。但是,在指导川藏即边疆事务如应对英国对西藏的军事骚扰和外交觊觎,北京的清庭仍然只能依据火票来传递紧急文书。

我后来成为陈绛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有幸在其五原路的府上见过传家宝火票文物,时间居然还是清末最后的宣统年号、目的地成都!

明清四川成都区域的驿站邮路图示。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

火票,往往有紧急公文传递时间和速度要求——如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八百里加急。但我在交流中和孩子们推算,当时北京到成都的快递能二十天抵达即功成!老同学张晓芳支持了我的推算基本结论。

她清晰地介绍:“根据清制,从京至川,一般途经直隶、山西、陕西,穿秦岭到四川,陆路里程数为4750里。公文马上飞递者,定限日行三百里,遇有加紧事件(军报、河水凌汛等),以日行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签发,按限驰奏。塘铺兵夫步递公文,视性质、缓急及道路难易,限日行一百里至三百里不等。据此,可以推断出从北京至成都的天数,全程马递公文一般要走半个多月,铺递公文要走一个多月,马力加人力也要一个月左右,再向西到达川滇边务大臣所在地,时间则更长”。

真真切切的蜀道难啊!

为了支撑中央政权向地方的信息传递与人员流动,清朝融合历代经验,构建了一个空前庞大的邮驿系统。如果去查阅《大清会典》就可发现——这个网络包含近2000处驿递机构、7万多名驿夫、14000多个递铺、4万多名铺兵,覆盖了当时的绝大部分疆域。

与此同时还有一套管理制度,除了火票作为凭证,还有对经费、对马匹和邮递时间要求。如规定每匹马载重不得超过六十斤(相当于如今的36公斤),而损伤马匹的话需照价赔偿。由于地图和要道测绘技术已经有明显进步,因此具体由清朝中央政府的兵部掌管全国驿路,对各省至京里程有精确测量,如果延误或者就是超速(即滥用马力)均受罚。

如果没有保存下来的火票文物,现在的历史学家和孩子们就很难感受到什么叫“路遥知马力”!如今四川省档案馆宝藏二十五份火票,这让我觉得弥足珍贵。

我特地询问老同学张晓芳:“最早接触火票大概是在哪一年?最初的感觉是什么?目前你馆二十五张火票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哪方面?以火票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形成于哪一年?其推介的思考是什么?”这位快人快语的老同学首先告诉我的答案是:“最早接触火票大概是在2019年。初见即被它吸引:一是火票形制特别,既朴实又庄严,比一般公文纸张大(50cm×80cm)。二是纸张质量好,几乎不怕折,虽经百年字迹及图案仍然清晰可见。三是火票所记录的信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接着,张晓芳向我解读了四川档案馆珍藏。一张完整的火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标有“陆军部火票”字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前为“兵部火票”,宣统三年七月一日后为“邮传部火票”)、预先印有版框的单幅纸面(版框由上部梯形与下部方形构成。整个版框均为双边,内填以飞虎火焰花纹,火焰意在速捷,飞虎则表示威严)。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的清末陆军部火票

一部分即排单(早期为尾单,目前未见尾单实物),排单有预定格式的,也有手写的,记录公文传递路线及日期等信息。手写排单字迹十分潦草,所记驿、铺名称难以辨认,较易辨认的站名入川之后,主要有神宣、蒹葭、大木、剑门、武连、梓潼、魏城、江油、德阳、新都、成都,向西则有黄水河、高桥、大塘、百丈、平羌、清溪、冷碛、泥头、林口、烹坝、打箭炉等。由火票经北京递送公文给边务大臣,一般所经驿铺在60多个,耗时则多在30余天,有一张火票经过驿铺多达94个。

一张完整火票,就是当时特别是目的地重要交通状况的真实记录,是了解清代公文标朱制度的范本(清代下行文一般都要标朱,起到提示等作用),是了解清朝邮驿制度的真实史料。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辨认草书字体的习字本,是文物爱好者观赏的珍贵文物。当然,更是历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是比较新旧中国交通、邮政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

就在去年,中国档案学会在上海主办第二届档案文创作品展示交流活动,四川档案文创联盟中四川省档案馆、达州市档案馆、雅安市档案馆、阿坝州档案馆等共7个成员单位8项文创作品入选。我尤其注意到,四川省档案馆展示了“川”行天下——马上飞递和兰台华章系列档案文创。其中,“川”行天下——马上飞递系列档案文创作品,就是以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末火票为主要设计元素,开发出旅行系列文创套装。

张晓芳告诉我,以火票为元素的文创产品主要有五种,取火票递送紧急公文“事关紧要”及“马上飞递”(即重要而快速)之意。“这套文创产品,于2022-2023年间陆续推出。在以文字为主的馆藏档案中,火票具有稀少、新颖、美观等特点,它既是档案,亦是文物,也容易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和喜爱。”信哉斯言。

四川省档案馆以火票为元素的文创产品:便利贴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夜读|火票的复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